3月29日晚,我校博雅大讲坛第五十讲——“诗书之愚天下更甚也”在东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谭邦和担任主讲人,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黄健云主持。
谭邦和首先提出了“文学研究是干什么?”他指出文学研究就是研究古典文学、反思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由此引出“诗书之愚天下更甚也”的主题。
谭邦和讲述了科举对读书人的迫害,以《聊斋志异》中王子安的科举梦为例,讲述了王子安梦见中举后的荣华富贵与梦醒时的失落对比,说明了古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伤害。他认为:“实行科举制度等于、甚于又巧于焚书坑儒。”
谭邦和还讲述了从古至今的读书方式,他表示在封建统治者的专制下,古代读书没有思考,证实了廖燕的“明巧而秦拙”、“不焚而自焚”、“诗书之愚天下更甚也”的思想。而到了现代,中国又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谭邦和说道,文化大革命人们没有不读书,人们天天诵读红宝书甚至能够倒背如流,但社会没有进步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进行思考,思想里没有参照物。他说到,每次唱语录歌都会很兴奋,感觉祖国的希望就在自己身上,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指出,古代科举制造成一个从科举制度到生命怪圈,再到精神牢笼的怪圈。
讲座期间,谭邦和又以多元文化的历史辉煌和明清科举制度与专制制度的文化策略作对比,点出多元文化的益处和专制文化的教训。他表示,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读一种书,他将比不读书还愚蠢,人类的精神世界一旦失去平衡,整个民族将不复存在。
在回答面对文理分科、应试教育这些情况要怎样改革才能突破读书之愚的问题时,谭邦和说:“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慢慢浮出水面,让应试教育与学习同一个方向才是解决之道。”
黄健云总结到,进入大学,要博览群书,带着质疑、反思、构建的态度去读书。他说道:“要带着探索去读书,思考道理何在;反思书对当代生活的影响,是否形成资源;通过读书构建现代文明积极的价值观。”